《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标准

    2022-12-13
    浏览量:

    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

    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社会主流商务课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可以使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企业和个人,系统地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各种以电子方式实现的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基础》是商务职业启蒙及导入性课程。该课程把电子商务专业所要具备的经济、管理、技术和法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中的应用概况,给予提纲挈领的介绍,使得学生从总体上对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知识体系和电子商务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今后分门别类详细学习各类、各门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任务是为制造业企业、零售企业和服务等行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具备电子商务实务和管理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国家经贸政策和法令,又掌握扎实的电子商务技能,能熟练计算机网络及网络营销工具,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胜任网络营销专员、网店店长、企业电子商务专员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电子商务基础是我校学生商务能力模块中职业基础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重点基础课。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是我校学生接触的商务基础课,是商务技术及电子商务应用的导引课程。后续课程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数据库、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案例与法规等一系列的商务知识。通过系统地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全面培养学生胜任电子商务技术及网络营销技能。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干什么”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电子商务要用那些工具和如何做电子商务”的问题。围绕个人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具体内容,通过电子商务的操作和技能的一系列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对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的认识,并深刻理解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交易流程,掌握电子商务应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以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任务实践为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模式,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能力中用到的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学生通过对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并不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2、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整合课程内容。

    通过与校内外行业专家充分研讨,按照行业相关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将网上开店、网络营销等新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动态更新,以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以网上开店、网络工具营销等任务为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至难、由封闭到开放到创新的原则设计九个学习情境: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网络营销实务、网上开店、企业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后两者选讲。

            4、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场所,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项目教学法)。

            (二)课程目标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是培养适应中小企业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对实际工作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机构、网站、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或者自己开网店创业在课程培养目标上,以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培养思路,以“有专业水准的电子商务职业人士、有思想的网络业务开拓者、有使命的网络创业青年”为核心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B2C电子商务、C2C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以及这几种模式的代表性网络平台;懂得电子商务的标准、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基础知识;明白电子商务的安全及风险;了解网络创业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及一些常用工具;会熟练使用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工具等电子支付工具;能使用目前流行的各种平台进行网上开店并进行网店管理运营;能熟练使用博客、论坛、即时聊天工具、搜索引擎等开展网络营销。

            素质目标: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质、对网络环境能敏锐体察;能用心尊重他人、不断激励自己;乐于团队合作、善于整合资源;善于表达沟通、用于企业实践、注重学以致用;及时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开拓创新。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块


            (二)学时安排


            四、课程内容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电子商务基础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锻炼技能,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学业质量水平

            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色,改革考试模式,考核方法灵活多样。推行课程实训、实践技能考核、课外理论作业、半开半闭试卷方式等质量评定模式,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淡化知识记忆考核。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遵循职业性。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

            2.坚持实践性。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时代需要“以就业创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以就业创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要求对商品学课程进行技能定位,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将电子商务专业需要的动态技能点融汇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3.奉行开放性。奉行开放的教育观,实行“全员参与,共同评价”的开放式教学管理方式。在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作业练习、绩效评价和教师心态等方面,给师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大创新的空间,努力打造《电子商务基础》精品课程资源。

            4.注重能力性。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的评价,突出能力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电子商务》课程按照中职教育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考虑知识、技能、态度、素质四个能力要素,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在课程组织实施上,大力实践“就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 ,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方法主要以分组协作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为主,以叙述教学法、启发布教学法、诱导法等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已完全做到争对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学习对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学业水平评价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表:


            (三)教材使用要求

            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商务基础》(第三版),王欣主编。该教材在编写上注重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并根据课程特色及教学目标,编写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毕业生的潜在就业群为对象,融“教、学、做”为一体,能紧密结合市场实际的创新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有多媒体的教学平台,可利用视频和教学PPT进行教学。并安装配备电子商务模拟实训软件,电子商务员考证软件的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还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来查找资料和进行网上实战。

            任课教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双师”结构特点。教学团队应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的专业师资队伍。

            (五)课程实施要求